正月十五夜
——苏味道(唐)
火树银花合,星桥铁锁开。
暗尘随马去,明月逐人来。
游伎皆秾李,行歌尽落梅。
金吾不禁夜,玉漏莫相催。
元宵节,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,又称上元节、小正月、元夕或灯节,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。
正月是农历的元月,古人称“夜”为“宵”,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,所以称正月十五为“元宵节”。
关于元宵节的由来有两个说法。
其一,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,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,元宵赏灯则始于东汉明帝时期。明帝提倡佛教,就命令正月十五日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,令士族庶民都挂灯。在汉文帝时,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。
其二,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“三元说”: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,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,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。主管上、中、下三元的分别为天、地、人三官,天官喜乐,故上元节要燃灯。
作为新年伊始的第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,元宵节也有很多的传统习俗延续下来。
1.吃元宵
元宵是北方人的叫法,南方人叫汤圆、汤团。按照我国民间传统习惯,每年到了正月十五,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。因为这些名字与“团圆”发音相近,所以就去团圆之意,借十五月圆之夜,希望全家人团团圆圆,和睦幸福。
2.赏花灯
灯笼象征着驱逐黑暗,祈福纳祥;而花灯则象征着人们对美的追求,也能显示不同朝代匠人们的巧手技艺。赏花灯自古便是元宵佳节的传统习俗,彰显天国的歌舞升平,一派富裕。
3.猜灯谜
猜灯谜又叫打灯谜,是元宵节后来增加的一项活动。把谜语写在纸条上,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,以灯悬谜,所以叫“灯谜”。
4.踩高跷
高跷一般都是木质的,在刨好的木棒中做一个支撑点,以便放脚,然后用绳索绑在腿上。表演者踩着高跷,不但可以行走自如,还能做劈叉、跳凳、扭秧歌、舞刀弄枪等各种高难度的动作。
5.舞狮子
每逢元宵佳节或者其他集会盛典,民间都会以舞狮子的形式来助兴。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,流行于南北朝,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。
6.送孩儿灯
娘家人要在元宵节之前把成对儿的灯笼送给新婚的女儿,祈求添丁;也可以是舅舅送给外甥、外甥女,一定要配好蜡烛,而且讲究送双不送单。
除此之外,部分地域的元宵节还有划旱船、走百病、迎紫姑、耍龙灯、扭秧歌等习俗。
今天就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了,愿我们每一个人都元气满满,遇见新一年的美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