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”又是三春青草绿,一年一度清明来。
清明节,又称踏青节、行清节、三月节、祭祖节,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。清明有“万物生长此时,皆清洁而明亮”之意。
清明三候
一候桐始华:清明至,白桐花盛开,清芬宜人;
二候田鼠化为鴽:古人认为阳气升高,田鼠会变化为鹌鹑出现;
三候虹始见:清明多雨,气温升高,多出现彩虹。
清明习俗
祭祖
祭祖是一项隆重的传统民俗活动。祭献礼仪包括上香、读祝文、奉献饭羹、奉茶、献帛、献酒、献馔盒、献胙肉、献嘏辞(福辞)、焚祝文等。
扫墓
即为墓祭。北方叫上坟,扫山或拜山等,南方部分地区称之为挂山或挂纸。按照习俗,一般在上午出发扫墓,扫墓时,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,修整坟墓、培添新土、清除杂草,将食物供祭在祖先墓前,再将纸钱焚化,然后叩头行礼祭拜。
踏青
又叫探春,含义为脚踏青草,郊野游玩,观赏春色。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,郊外远足,一抒在严冬以来的郁结。
插柳
把柳枝插在屋檐下,预报天气,预测年成好坏。古谚有“柳条青,雨蒙蒙;柳条干,晴了天”的说法。
射柳
射柳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,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,弯弓射中葫芦,鸽子飞出,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。
斗鸡
古代清明盛行游戏,斗鸡由清明开始,斗到夏至为止。
拔河
拔河早期叫“牵钩”、“钩强”,唐朝始叫“拔河”。唐玄宗时曾在清明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,从那时起,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。
放风筝
古人认为,将风筝放上天空,剪断牵线放飞,可除病消灾。
荡秋千
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,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,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。
清明节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之一,许多风俗都被赋予了历史意义与精神信仰。
在慎终追远之外,我们还能通过种种清明习俗,建立起过去、现在与未来的历史联系,激发民族文化自信,从而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。
在这个春天的季节里,让我们一起感受生命的真谛,缅怀过去,珍惜当下,迎接未来。